【展映/对话】“重读《资本论》——以电影、艺术和戏剧解读马克思”
【主办机构】: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合作伙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朝阳区文化馆9剧场
【活动介绍】:
当今,资本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对手,可是却陷入危机,饱受批评,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资本主义理论与批判最伟大的经典人物如今境遇如何呢?《资本论》看起来就像是向当今世界所传递的“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信息”, 至少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是如此称呼他关于“马克思——爱森斯坦——资本”的电影。歌德学院将于2012年3月初在中国首度放映这部电影。围绕这次首映活动,我们有一周的时间向克鲁格发问,马克思主义批判类型对当今文化和社会讨论的影响如何。我们邀请中德两国学者在合作伙伴北京大学和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举行两次公开论坛。最后,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还将在北京首演他们的话剧《资本论——第一卷》。 双方情况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在欧洲,关于替代性的基本制度的讨论本已销声匿迹多年。而面对当今的危机,相关讨论又再度活跃了起来。马克思的作品不再仅仅是残余流派或纯学术性的读物,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剧院舞台上和报刊副刊中,但是很少有人提到阶级斗争、革命或者超越商品形式。受到批判的是金融界的统治、剥削和贫富差距加大,人们借用马克思来提问,如今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对资本主义的动力进行民主性的监督,是否已沦为不切实际的幻想。马克思这个名字在今天的欧洲意味着重提一个本已结束的话题:是否要对经济中财富和生产的关系进行更激进的改革。 与此相对应的是,共产党在中国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不过,也第一次遇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和危机。回归马克思的原文,在这方面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现实主义与人类自觉创造的历史结合起来,可以将他看作是现代化批评家和进步乐观主义者,而不是理智的分析家和热情的道德主义者。有哪些观点可以激励今天的马克思读者呢?回归马克思的原文,在这方面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站的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3日星期六
【活动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活动安排】
10:00 电影放映: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新闻——马克思、爱森斯坦和《资本论》
21:00 亚历山大•克鲁格对话汪晖
【参与方式】:免费入场